訂閱電子報
& 每週一篇「文字力週報」&Elton不定時聊聊
推廣課程或活動時,專門介紹授課者專業背景、個人特質的文字區塊,就是「講師介紹」。它的目的是讓受眾信任講者,進而提高報名意願。
如果講師介紹沒寫好,受眾對講者的印象模糊,自然也對課程缺乏信任。很多人甚至會因為「不知道是誰教」而放棄報名——尤其當市面上有多門類似主題的課程時,誰來教,就變成決定是否成交的關鍵因素。
相反的,一份有說服力的講師介紹,不只能增加專業感、提高信任度,還能幫助講師脫穎而出,讓對的學員主動報名、甚至願意轉介紹。這就是講師介紹真正的行銷價值。
這篇文章,告訴你講師介紹的 10 個關鍵要素,不管你是講師、自雇者、知識型創作者,還是課程企劃,都能用這篇教學,寫出更具信任力的介紹文案。
簡單來說,講師就是課程的帶領人。
講師不只是站在台上講課的人,更是整門課程的靈魂人物——負責傳遞知識、引導學習、解答疑問,帶學員完成一段從A點到B點的轉變。
每門課不同,講師的角色也會變。有時像教練,陪你打好基礎;有時像顧問,幫你釐清盲點;也可能像朋友,在你卡關時陪你一起走過。
就像旅行需要導遊,一門課也需要講師領航。他幫你避開繞路,走得更穩,學得更深。
不管他是誰,講師的價值就是:帶你成長,陪你到達。
講師介紹寫得好,能強化課程價值、提升受眾信任,是課程文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但實際上,很多人寫的講師介紹,都有兩個致命問題,讓原本應該加分的段落,變成扣分關鍵。
問題一:太浮誇,以為是玩吹牛
有些講師介紹根本是吹牛比賽:自稱業界名師、專業教練、暢銷作家,但一查,沒有任何授課紀錄,也看不到著作名稱或合作單位。這樣的介紹會讓人懷疑真實性,甚至影響整體課程的可信度。
就算短期內吸引到部分學員,往往也是急功近利的族群,難以建立長期品牌信任。
✅ 建議:寫實、具體、有憑有據,才是長久之道。
問題二:太輕描淡寫,以為練隱身術
另一種極端是寫得太少,只寫「某某老師」,讓人完全看不出這位講師的專業價值。除非講師本身就是名人,否則這樣的介紹,很難說服初次接觸的潛在學員。
講師介紹的本質是「建立信任」,不該只是形式上的交代。
✅ 建議:補上與課程直接相關的背景、經驗與教學成果,讓受眾知道為什麼這門課值得由你來教。
好的講師介紹能讓受眾知道為什麼講師值得信任?為什麼講師能解決你的問題?對講師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講師介紹的重點應該跟課程主題、受眾需求、學習成果有連動,才能讓學員感受到:「這門課,非你來教不可。」
要做到這一點,建議你設計以下三種版本的講師介紹,根據不同需求靈活搭配,才能真正凸顯你的專業與價值:
這是「量身打造」的版本,根據每一門課的教學目標與受眾痛點,重新撰寫講師介紹。
像知識圖卡教練艾咪在圖解課程中提到:「迄今已產出近千張吸睛知識圖卡,幫助學員從0到1打造個人圖卡風格。」這樣的描述緊扣課程主題,也強化了信任與期待感。
當你開課多了,就會知道哪些資歷是每次都會提到的,比如身份背景、代表著作、授課經驗等。這時可以設計一份「核心介紹」,作為主幹,再根據課程特性加入不同細節。以下是我的核心版本:
您好,我是Elton。我是《文字力學院》的創辦人,也是一名文字力教練。過去擔任過行銷與業務工作,現在以文字力為主題,開設系列課程,並受邀講課。另有一對一教練培訓與線上顧問諮詢。
如果你在多個平台開課或經常需要對外曝光,可以整理一份結構完整、數據明確的「通用版」。
像史庭瑋老師的講師介紹中,結合心理背景、教學年資、學員人次、專業證照等關鍵資訊,無論應用在哪種課程類型都不違和,也能快速建立專業形象。
____(名字)為____(公司/品牌)創辦人,專注於____(專業領域),在____(產業)深耕超過____年,累積____(具體數字:學員人次、課程場次、合作單位)。
擁有____(證照/認證/學歷)與豐富實務經驗,著有____(作品),致力於____(教學願景/社會貢獻)。
總結一句話:講師介紹的目的不是告訴大家你有多厲害,而是讓對的受眾相信你值得信任。
設計不同版本的講師介紹,讓你的專業說得剛剛好,也寫得剛剛好。
金鼎獎作家洪震宇說過:「學寫作前,應該先學思考。」
寫講師介紹也是一樣,別急著堆資歷,先思考這門課對學員有什麼幫助。
講師介紹的重點,不是你多厲害,而是你如何幫助對的人,解決對的問題,達成對的結果。這就需要做好兩件事:價值提取,與價值精煉。
試著回答這三個問題:
以《文字布局力》課程為例:
這門課幫助自由工作者與內容創作者,透過「寫在哪、寫什麼、怎麼寫」三大提問,釐清內容輸出的重點與方向。你將學會用文字不只說明,更策略性地經營品牌、建立專業信任感。讓內容寫給人看時,有人記得你;寫給AI看時,也能被看見。
這段話對應的就是:受眾(自由工作者與內容創作者)、方法(三問法)、目標(經營品牌、提高曝光、產生信任)。
將剛才的段落精煉成一句更有力的行銷句:
寫給人看,是經營品牌;寫給AI看,是布局未來。
這堂課,教你用內容打開影響力入口。
這種一句話的提煉,不只能當成課程副標、銷售頁標語,也能幫助你在講師介紹中,講得更精準、更具信服力。
講師介紹的關鍵,就是把你提煉出的課程價值,轉化成信任感。
範例如下:
你好,我是 Elton,過去十年,我專注在用「文字」打造品牌、傳遞價值、帶來轉換。我發現,寫得多不等於寫得對,真正有效的內容,來自於背後的策略布局。
這場分享會,將帶你走過「寫在哪、寫什麼、怎麼寫」三大提問,從混亂的內容堆疊中走出來,建立你的內容系統。寫給人看,是讓人記住你;寫給AI看,是讓世界找得到你。這堂課,就是你影響力的起點。
這樣的寫法,讓講師的背景、教學內容與受眾的需求形成一條線,講得清楚,也講得動人。
價值提煉是講師介紹的骨架,文案寫得再華麗,都不如一句「你能幫我什麼」來得實在。
記住:不是你哪裡好,而是你對他有多好。略作調整,就能讓課程感受更踏實,而不是飄在空中,將有助於行銷推廣。
有一次我差點報名一堂非常吸引我的課。內容很棒、文案也寫得動人,但最後我沒報,原因不是價格,而是對講師的印象讓我遲疑了。
這讓我意識到,再好的課程,如果講師形象扣分,受眾的行動力就會被卡住。
所以在設計講師介紹時,我們不只要放對資訊,更要傳遞「好的印象」。
講師介紹中的印象,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講師介紹不只是「說你做過什麼」,而是你怎麼說、怎麼呈現。例如有些詞彙如果寫法過於模糊,可能會引起疑慮;但如果處理得宜,反而能提升專業感。
像 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這個認證,與其寫縮寫NLP,不如寫成「參與 NLP 專業執行師國際授證課程」,能讓資訊變得正式、具體、有信任感。
你所提到的專業與學習背景,不只是履歷,而是受眾用來判斷你是否值得信賴的依據。別小看每一個詞,細節就是印象管理。
多數人報名課程,其實是想變成更好的自己。如果你的講師介紹能讓讀者產生投射、感覺「原來我也做得到」,就會激發他們採取行動的動力。
讓你的故事真實、可親近,而不是高高在上。分享你如何從困難中走出來、為什麼想教這門課,這樣不但創造共鳴,也能傳遞你的使命感。
就像講師莊越翔的自我介紹中提到:「幫助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活化教學,反思人生。」這不只是頭銜,而是一種願景與信念的傳達。
講師介紹不只是告訴大家你是誰,而是讓對的人願意相信你、選擇你。
從文字裡傳遞正向形象、展現你的專業與使命,才能讓受眾產生信任,也願意從你身上學習成長。
講師介紹不是資歷大補帖,也不是炫技用的舞台。它的真正目的,是讓受眾相信:這門課,你教得起來。
但如果你什麼都寫,什麼都放,反而容易模糊焦點。真正有效的講師介紹,是挑出對的佐證,精準對應課程價值。
你會的再多、證照再滿天飛,只要跟這門課無關,請果斷放下。
比如我在文字課程中,會提 NLP 執行師、AL加速式學習、虛擬教室同步教學等與教學設計有關的資歷。至於我學過的行銷、正念、健康管理,若跟課程沒關,就不放。
你要教 SEO,放 SEO 經驗;教簡報,就寫簡報經歷;教投資,就放報酬數字。
講師介紹最強的信任感來源,就是可驗證的事實與成果。你不需要樣樣都有,只要精選能凸顯核心價值、強化課程信賴感的就好。常用類型有:
舉例:
臺大教授葉丙成的介紹:
「創辦 PaGamO,使用者超過 250 萬人,現為全台最大教育平台之一。」
這就是強力的「成功案例+數字」,這種資料,不需要多說,一行就能打動人心。
如果有上市公司主管、媒體平台、業界大師給你正評,那就是最強背書。
像福哥的講師介紹寫著:
「多家上市公司主管極力推薦,稱『一輩子絕不能錯過的好課』,《商業周刊》《經理人》曾專訪報導,何飛鵬社長稱他為『追求完全比賽的職業選手』。」
不認識他的人,也會因這些資訊選擇信任他。
當你撰寫通用版講師介紹時,更要堅守「只選核心、只放關聯」的原則,別讓通用介紹變成資訊倉庫。讓每一條資訊都說得出「這跟這門課有關」。
當一位講師說:「我只是想專心教學,不太喜歡談頭銜。」我完全懂,因為我以前也這樣想。別人叫我「老師」我都覺得彆扭,覺得頭銜好像有點虛。但後來我發現——頭銜不是虛榮,是信任的捷徑。
講師介紹的任務,是讓受眾相信你有資格教這門課。而頭銜是最快讓人知道你是誰、會什麼、適合教什麼的方式。
頭銜就像商品標籤,一眼看出用途、特色、風格。在還沒深入了解你之前,它是「第一印象的濃縮包」。
在《文字力學院》,我們每位講師都有明確的頭銜設定:
光看頭銜,就能秒懂對方擅長什麼,這就是「降低認知成本」。
舉例:
1. 專業資格或認證
如我在課程中提及:「Elton,文字力教練。具 NLP 專業執行師、AL加速式學習引導師資格。」這比單寫「培訓講師」更具專業感。
2. 品牌創辦人頭銜
若你創辦一個品牌或機構,可以加上品牌名。
如:「職游創辦人 陳韋丞」或「文字力學院創辦人 Elton」。
3. 外號與暱稱
別小看外號的力量,像:
外號能拉近距離,也往往比本名更容易讓人記住。
4. 自創特色型頭銜
像「好感度教練」、「時間駕馭者」、「自媒體整合師」,只要清楚又對應受眾需求,就是好頭銜。
我選擇「文字力教練」,就是想凸顯我教的是「用文字產生影響力」,而不只是寫作本身。
5. 名人讚譽轉化而來
像許榮哲被九把刀稱為「六年級世代最會說故事的人」,他自稱「華語首席故事教練」,這不只是稱號,而是一種市場辨識度。
問自己三個問題:
如果這三題你都能點頭,那你就有了一個好用、好記、好賣的頭銜。
頭銜不是虛榮,而是行銷與識別的工具。
它能幫你快速傳遞專業、降低認知門檻、建立品牌記憶。
你可以用它拉近距離,也可以用它打開影響力。
找到對的頭銜,從「你好,我是誰」開始,讓世界認識你、記得你、選擇你。
你是否有一句話,能代表你是誰、你相信什麼、你希望帶來什麼轉變?
這,就是講師的「中心思想宣言」,也是建立信任感、提升吸引力的關鍵。
名字是識別的起點,如果能融入價值或理念,更能加深印象。
把名字變成記憶點,讓介紹多一分人味,也拉近距離。
定位就是你想被記得的模樣,也是課程最有力的信任橋樑。
像我會這樣說:
「我是Elton,文字力教練,幫助學員用文字建立品牌、傳遞價值、產生轉換。」
這不只是說我會寫,而是強調「我能教你用文字達成什麼目標」。
催眠導師唐道德也說:
「我給自己的定位是教育者,因為我相信教育才能穩固身心整合。」
他不是只解決問題,而是用教育創造長期改變。這樣的定位,價值感自然拉高。
講師介紹不能只有事實,更要有情感。
像我在講師介紹結尾會加一句:
「我期待透過分享,幫助每個人用文字改寫自己的人生。」
這句話,來自我創辦《文字力學院》的初衷,也讓受眾感受到:這堂課不只是技巧,更有溫度。
職涯顧問陳韋丞也說:
「我深信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特質,期待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熱愛自己的生活。」
使命感,是寫在心裡的「為什麼」,也是讓人產生共鳴的關鍵。
設定一段屬於你的「講師宣言」,不只是標籤,而是定位、價值與信念的總結。
當介紹的結尾能補上一句「讓人相信你、也相信自己會變得更好」的話,那你就不只是介紹自己,更是在幫學員點燃希望。
當然可以,以下是精修後的版本,控制在 800 字內,保留例子、讓語氣口語自然又不失節奏:
「哈囉,大家好,我是老高」嗎?這句話每週三都會在 YouTube 頻道《老高與小茉》中出現。一開始我沒什麼感覺,但聽久了,每次聽到這句話,我就開始期待他的內容。
這就是開場語的魔力。
講師介紹的第一句,不只是打招呼,更是建立信任、拉近距離、形成記憶點的起點。你也該打造一個屬於你的「粉墨登場」儀式。
就像我習慣用「你好,我是Elton……」開場,有些講師則選擇更輕鬆的語氣:
打招呼方式可以反映你的個性,也能變成你的個人標誌,固定下來,久了就有記憶點。
軒言文創的劉軒常用:「親愛的朋友,你好,我是劉軒」,這種用語更溫暖、親切。
黃筱懿在工作坊講師介紹中這樣寫:
親愛的好朋友們,我是筱懿老師,我的工作是每天陪伴願意讓內在生活更有品質的朋友,深入解鎖心裡的各種疑難雜症。
短短一句,馬上讓受眾知道她是誰、能幫誰、會怎麼幫,還營造出像收信一樣的親密感。
更進一步,你也可以幫受眾取個暱稱,像詹大衛稱他的觀眾為「狼群兄弟們」,立刻營造一個圈內感。
如果你希望文章風格更乾脆、開門見山,跳過打招呼也行。
像艾咪在「知識圖卡教練課」的開場就是:
我是艾咪,知識圖卡教練。擅長將長文濃縮成圖卡,手把手教你用PPT轉譯知識,做出吸睛好懂的圖卡。
沒有寒暄,直接說重點、秀專業,對於講求效率的讀者來說,這樣的開場更快抓住注意力。
開場語可以親切、可以有趣、也可以俐落乾脆,選擇一種最能表現你風格的方式固定下來,它會變成你登場的招牌動作,幫助受眾更快記住你,並對你的課程產生期待。
故事,是講師介紹中最有說服力的元素。
美國說服心理學專家蘇珊.威辛克曾說:「我們的大腦會對故事有所反應,說故事,是傳遞訊息最有效的方法。」比起列數據、談理論,一段真實又有情緒波動的故事,更容易打動人心。
而「英雄旅程」就是最能激勵人心的故事結構。
英雄旅程是一種經典的戲劇敘事結構,主軸通常圍繞一位平凡主角,經歷挑戰、歷劫歸來,完成蛻變。它不一定要套入完整的 12 個步驟,但只要掌握「突破困難 → 領悟 → 回饋他人」的核心精神,就能寫出一段打動受眾的故事。
對講師來說,就是分享:
這些故事,能回答受眾心中的靈魂三問:
只要故事寫得好,就能讓人不知不覺在心裡回答:「Yes, Yes, Yes!」
說真話、有情緒、有努力過的痕跡,是故事最打動人的三元素。
像我在談「文字力」這個主題時,不會直接跳過程式架構,而是這樣說:
回想以往,我長期與文字為伍,但在不同文體之間切換時常常感到卡頓、效率低落。為了突破這個問題,我開始鑽研商業文案、行銷邏輯,後來又結合心理學、NLP、催眠等知識,最終整合出一套以「改變」為前提的文字力架構。這不只是技術,是我從混亂中磨出來的系統,也因此,我想把它教給更多人。
這就是一段簡化版的英雄旅程:起初痛苦 → 不斷摸索 → 領悟 → 幫助別人。
故事不必冗長,幾句也能傳神。像這樣的寫法也很好:
簡潔有力,畫面感十足,適合用在講師介紹的開頭或段落過場。
知名廚神江振誠的作者介紹這樣寫:
小時候,媽媽每天為我準備便當,讓我覺得做菜是一種幸福。當同學在玩樂,我選擇去飯店法餐廳打工,把一天當兩天用。20 歲成為台灣最年輕的法餐主廚。
沒有刻意煽情,但從一句「把一天當兩天用」就感受到努力的厚度。這就是故事裡最有力量的部分。
我們都喜歡努力的人。當受眾看到你的努力歷程,不會羨慕,只會更想跟你學。
「以前我也跟你一樣」這句話,是最容易創造同理感的起手式。
你可以這樣寫:
讓受眾知道,你不是從一開始就很強,而是從「像他一樣的地方」走來,這種共鳴感,比任何一紙證書都更有影響力。
當你的目標族群是高知識分子、企業主、專業人士,他們對痛苦的故事可能沒那麼買單。此時不妨專注呈現:
例如:
我曾用一篇銷售文創造時薪 60 萬收入;用 6 天 5 篇貼文創造 39 萬業績;用電子報銷售線上課程超過 800 套。沒有名人加持,純靠文字成交,這是我能教給你的事。
這種講師介紹就像名片一樣有力,適合在高效場域建立專業信任。
一段動人的講師介紹,不是讓人覺得你「很厲害」,而是讓人相信:「我跟你一樣,你做得到,我也可以。」
當你把「蛻變」這件事寫進文字裡,講師的角色就不再只是老師,而是學員心中的「過來人」與「領路人」。
這,就是故事的力量。
講師介紹到底該用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關鍵在於你想營造的「閱讀感受」。
簡單說:
✅ 想拉近距離 ➝ 用第一人稱
✅ 想建立權威 ➝ 用第三人稱
第一人稱像是講師親自出場,直接對受眾說話,適合自己行銷自己的課程。
📌 開場範例:
你好,我是 Elton,文字力學院創辦人,也是你這堂課的教練。
📌 延伸介紹:
我做過業務、當過行銷,這些經驗後來成了我教學的底氣。2021 年出版《鈔級文字》,並入選博客來商業暢銷榜。現在,我幫助創作者與自由工作者,用文字打造個人品牌,改寫人生的可能性。
👉 適合用在:銷售頁開場、電子報、社群文案、主講人親自出場的文案
第三人稱像主持人介紹講者,語氣中立,專業感強,常用於課程頁尾、合作網站、書籍封底。
📌 寫法一|時光隧道式:用時間呈現成長
艾咪|知識圖卡教練
2020 年開始製作圖卡,半年內完成 500+ 張。2021 年起開設公開班,累計學員破百,並與多個線上課程平台合作開課。
📌 寫法二|荷魯斯之眼式:一眼看懂資歷
周鼎文(Netra Chou)
系統排列導師、道石學院創辦人,曾任亞洲系統排列大會主席,授課遍及兩岸,著有多本專書。
👉 適合用在:活動頁獨立講師區、出版書籍介紹、專業合作平台
不管用哪種方式,記得搭配你的品牌風格與教學角色,講師介紹才會更有力、更打動人。
講師介紹該寫多長?其實沒有絕對答案,但有三個關鍵因素會影響你該寫多少字:課程價格、講師名氣、文案篇幅。
只要掌握這三點,就能寫出剛剛好的講師介紹。
報名費越高,受眾決策就越謹慎,自然需要更多資訊建立信任。
例如,《文字力學院》的「字遊主義讀書會」價格親民,講師介紹皆控制在 100 字以內;而另一門高單價課程,講師介紹則達到 600 多字,從頭銜、資歷到初心故事都詳細交代,增加報名動機。
名氣大=品牌已經建立,介紹可以短;名氣小,就得用文字多補充,降低陌生感。
例如莊越翔在教育圈已經很有名,但他的講師簡介仍寫到:「2015~2021 七年演講 1200 場、累計人次 12 萬」,證明不論名氣高低,面對新市場或不同受眾,都該視情況補充資訊。
若整體銷售頁面以圖像為主、內容精簡,那講師介紹自然也要簡潔;若是純文字頁、篇幅較長,就能寫得更豐富。
這樣一來整體閱讀會更平衡,不會讓人覺得「怎麼整篇都在講老師?」或「怎麼都沒介紹這位老師?」
範例:
你好,我是 Elton,我做過業務、當過行銷,現在從事培訓。目前是一名文字力教練。所謂文字力,就是運用文字的多元性發揮影響力。我以文字力為主題,開設系列課程…
2017 年參與「NLP專業執行師國際授證課程」、2018 年參與「講師精進研修」、2019 年參與「B.E.幫助教育計畫」、2020 年取得「AL加速式學習認證」、2021 年進修「虛擬教室同步教學」
回想以往的工作經驗中,由於我長期和文字大量相處,雖然我能感受文字的美好,也能靠文字獲利,但總覺得在不同文體間切換,不但缺乏效率,更是一種消耗。所以我不斷鑽研文字,希望能研究出一體適用的法則,讓這套法則創造效益的頂峰…
講師介紹要寫多少字,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判斷原則」:價格高、名氣小、文案長,就該多寫一點。
請根據你課程的行銷難度與受眾的閱讀需求,去做字數的取捨與安排。
講師簡介不只是介紹,更是信任的橋樑。字數不在多寡,在於寫得剛剛好。
義務、重要資料與英雄旅程。
1. 說清楚你是誰(頭銜+定位)
2. 把課程價值寫進去
3. 有價值要說清楚(價值提取+精煉)
4. 創造好印象(印象管理)
5. 精選你的資歷與佐證
6. 設定專屬頭銜或稱號
7. 加上一句「感性宣言」
8. 融入你的故事(英雄旅程)
9. 第一人稱 or 第三人稱,要看使用場景
10. 根據價格、名氣、文案篇幅決定字數
這是我琢磨多年與實戰累積的心得,當你用文字完整走過一輪,彷彿也像走完一趟英雄旅程了。
講師介紹不是自吹自擂,而是用故事、數據、價值與情感說服受眾:「你值得被信任,也值得被選擇。」
下一次當你要寫講師簡介時,不妨拿這份清單出來比對,看看你是不是已經用這 10 個關鍵點,讓自己的專業與人格魅力完整呈現。讓講師介紹,不只是介紹,而是你品牌的第一道光。
本文修改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