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獲得《啟動零成本!四步驟用文字力打造獲利引擎》電子書
& 每週一篇「文字力週報」&Elton不定時聊聊
獲得《啟動零成本!四步驟用文字力打造獲力引擎》電子書 & 每週一篇「文字力週報」&Elton不定時聊聊
文字力學院|法律顧問
潛意識溝通故事

潛意識溝通故事:敘事心理學與故事療法,如何說故事影響潛意識,讓改變發生

為什麼故事能深植人心?一個好故事,不只觸動情感,更能撬動行動,讓改變在潛意識裡悄悄發生。

這篇文章帶你精準掌握敘事心理學與故事療法,從品牌溝通到教育、創作與自我成長,揭開故事如何打造影響力、驅動文字真正入心。

什麼是敘事心理學?故事為何能直達潛意識?

為什麼「說故事」比單純講道理更有用?本段說明敘事心理學的基本觀念,並揭露故事對於潛意識與行動的影響機制。

故事如何形塑自我與世界觀

為什麼每個人都會用故事記錄自己的人生?這一節說明人類天生就是故事動物,以及敘事如何協助我們理解自我、賦予經驗意義。

人類不是冷冰冰的數據機器,而是「會說故事的動物」(The storytelling animal)。這句話出自認知心理學家 Jerome Bruner,他發現:我們理解世界、定義自我、甚至回憶人生,幾乎都是靠「敘事」這個心理機制在運作。不是單純紀錄發生什麼,而是為每件事加上「前因後果」,再包上一層層情緒,讓記憶與價值觀都能連成一條線。

你我都有類似經驗:小時候家人用故事警告危險(「有一隻大野狼…」)、同學間分享趣事換來友誼(「你知道昨天發生什麼嗎?」),長大後,面試官會問「請自我介紹一下」,創業者要寫品牌故事,甚至身心靈諮詢也常用「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故事?」作為啟動。

這就像我們的大腦,總在自動編輯一部「個人傳記」,把生活中的事件剪接成一段段情節。有時是英雄冒險,有時是困境低潮,但每一次自我敘事的重組,都是對過往經驗重新定義的機會。

故事比喻與品牌經營、文案行銷、身心靈的日常應用

故事怎麼轉化成具體的行動與改變?這節會舉品牌經營、文案行銷、身心靈實踐等不同場景,說明故事設計的潛意識影響力。

故事就像心理的「導航系統」,在你迷失方向時,提供「你是誰、要去哪、該怎麼走」的路線。舉例來說:

  • 品牌經營:Nike 沒在賣鞋,而是在說「Just Do It」的英雄故事。自媒體經營者,也常把自己定位成「陪伴粉絲打怪升級」的主角,讓觀眾自投「改變人生」的旅程。
  • 文案行銷:想想你有沒有在網購時,被一個「轉職媽媽」或「苦熬工程師」的真實故事打動,結果立刻掏錢買下產品?這不是產品功能多強大,而是你在潛意識裡和對方的經歷產生投射和認同。
  • 身心靈教練:心理師、教練、諮詢師,常常帶著案主重寫自己的「創傷故事」,讓痛苦變成成長、失敗轉為智慧。例如,有學員原本認為自己「一直很倒霉」,但在整理生命故事時,發現每次低谷都有新朋友出現,最後重構出「我是幸運被幫助的人」的新自我敘事。

好比劇場裡的導演,精心設計每個橋段、角色與對白,故事能讓資訊變得立體、好記、易於感同身受,也就更容易讓人付諸行動。

“It is through narrative that we create and re-create selfhood, that we construct and reconstruct our own life histories.”(「正是通過敘事,我們創造並重塑自我,建構並重建我們自己的生命歷史。」)—— Jerome Bruner,《Acts of Meaning》(1990)

故事療法的核心技術:讓問題從內心搬到「外面」

為什麼故事療法能幫助人們跳脫舊有框架?本段聚焦「問題外化」等故事療法技術,以及它們在文案、教練、教學中的實戰應用。

問題外化的技巧:不是你有問題,是「怪獸」來攪局

怎麼用比喻讓自我批判降到最低?這節解析如何將抽象困難「外化」成可以被對抗的角色,提升改變動力,並用職場、學習、品牌的範例輔助說明。

所謂「問題外化」(externalizing the problem),就是把內心的煩惱、困難、障礙,從“我是有問題的人”轉變成“問題是外來的角色”。故事療法創始人 Michael White 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人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這個觀念徹底改變了自我認同,也讓改變真正有可能發生。

就像把「拖延症」比喻成一隻躲在房間角落、專門偷走時間的「懶蟲怪獸」;把「創業壓力」想成一隻會不定時來襲的「壓力巨龍」。這時候,你不是拖延的失敗者,也不是被壓力擊倒的弱者,而是勇敢對抗怪獸、學習新招式的主角。

應用範例:

  • 職場輔導:一位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年輕主管,經常自責、焦慮。透過問題外化的技巧,把那股「不夠好」形容成一個住在腦袋裡的「質疑小妖精」,只要重要場合牠就開始碎念。後來,這位主管開始練習跟小妖精對話,把它當作提醒自己做準備的小幫手,慢慢減輕自我批判。
  • 知識變現:線上學習平台用「拖延大魔王」作為行銷主角,設計挑戰賽讓用戶「一起打怪升級」,每完成一次學習任務就能擊敗大魔王的小分身。比起單純說「戰勝自己的惰性」,這種外化比喻更能激發參與感和動力。
  • 身心靈課程:許多正念課程會請學員觀察「焦慮」、「分心」等感受,像是看見一朵飄過的雲,而不是自己本身就是焦慮的人。這樣的外化,讓情緒變成可觀察、可討論的現象,而不是只能壓抑的陰影。

故事療癒的應用場景與實務建議

故事療法除了心理輔導,還能怎麼用?這段分享具體場景,包括團隊教練、創業品牌、教育訓練的創新應用。

故事療法的技巧,其實非常適合在生活、工作、品牌經營裡運用,只要懂得「外化問題」、「重寫敘事」,你就能幫助自己或團隊突破盲點。

應用建議:

  • 團隊教練:很多企業在推動組織轉型時,會遇到員工抗拒新變革。這時,教練可以把「抗拒改變」外化成一個「守舊精靈」或「安全守門員」,鼓勵大家觀察它何時現身、為何出現,再集思廣益設計對策。這樣團隊不會自責「我們就是保守」,而是一起想辦法突破障礙。
  • 創業品牌:新創團隊常因外部環境變化、競爭加劇而壓力倍增。若能把「市場壓力」外化成「競爭黑暗勢力」,再設計品牌敘事帶領顧客和團隊一同打怪(例如每跨越一個目標就點亮一顆能量石),會比只談數據、目標更容易凝聚認同。
  • 教育訓練:講師在設計學習活動時,若將「學習障礙」外化成各種怪獸、謎題,讓學員分組挑戰、互相支援,就能將抽象的學習困難轉為明確的行動目標。

小提醒:外化的重點不是逃避責任,而是降低自責與無力感,重新找到自我賦能的切入點,讓個人或群體在敘事裡找到主動權和成長空間。

“Helping people separate from the problem and assessing it objectively can help them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it.”(「幫助人們將自己與問題分離並客觀地評估問題,可以幫助他們承擔對問題的責任。」
)—— Jill Freedman & Gene Combs, 《Narrative Therapy: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referred Realities》 (1996)

英雄旅程:從經典神話到現代品牌的故事設計

為什麼「英雄旅程」這個架構被用在無數品牌、教練、甚至AI腳本上?這段剖析其結構精髓,並給出不同行業的具體寫法和範例。


「英雄旅程」(Hero’s Journey)這個故事模型,是神話學家約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根據世界各地傳說、電影和小說總結出的經典架構。簡單來說,所有最有共鳴的故事,無論是電影《星際大戰》、《哈利波特》,還是生活裡的品牌自述,都離不開這樣一條主線——主角踏上冒險、經歷試煉、獲得成長、帶著新力量回到現實,影響身邊的人。

坎伯曾說:「英雄的旅程,就是一個人從熟悉世界出發,經歷挑戰,最終蛻變,並將所得分享給社群。」


用英雄旅程打造你的品牌或個人敘事

怎麼讓顧客、學員、自媒體粉絲自覺是故事主角?這節會舉線上課程、內容創作、教練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範例。


你可以把「英雄旅程」想像成一套心靈導航地圖,幫助任何想創造影響力的人設計出有感、動人的故事。
關鍵並不是把自己說成超人,而是讓「受眾」變成主角——你扮演的,是給予工具和啟發的導師(Mentor)。

常見應用步驟與範例:

  • 線上課程
    講師設計「從零到一」的學習路線圖:讓學員成為勇敢踏出第一步的英雄,中途設下關卡(迷惘、挫折、練習),每次突破就有小獎勵,最後帶著成果回饋給同學或社群。例如AI寫作課程設計「七日挑戰」或「三十天爆文計劃」,每天一個關卡,讓學員從害怕寫作到敢於上台分享。
  • 自媒體經營/內容創作
    創作者不再只是自說自話,而是引導粉絲「一起冒險」,譬如設計「自媒體新手村」活動,帶大家從內容構思、帳號經營、成長見證,最後粉絲自己發表成功心得,變成新一代的導師,再帶動社群正循環。
  • 自由工作者/教練/身心靈領域
    一對一教練帶領案主梳理「你的人生故事」,定位過去的困難為冒險過程、挑戰、學習與成長。過去的挫折變成資源、養分,協助案主設計屬於自己的英雄路線圖。


英雄旅程的魅力,不在於誇大自己,而是協助受眾找到自己在冒險路上的角色——你提供地圖、武器與鼓勵,他們則用行動證明自己值得成為主角。只要你會用這個框架,不論推廣品牌、設計課程、帶團隊或寫自媒體,都能讓「故事」自然成為影響力來源。

“The hero’s journey is a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It shows how we all go through similar stages in our lives as we try to find our place in the world.”(「英雄旅程是人類經驗的象徵性表現。它展示了我們在尋找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時,如何經歷相似的生活階段。」)—— Christopher Vogler, 《The Writer’s Journey》 (1992)

總結:故事力就是影響力,讓潛意識溝通變簡單

為什麼懂得運用敘事心理學和故事療法的人,總能影響他人、改變現狀?因為每一則好故事,都能突破理性的防線,直接觸動潛意識,啟動行動與自我改變的力量。

不論你是品牌經營者、教育講師、身心靈從業人員、內容創作者,還是一人公司的老闆,學會讓受眾成為自己故事裡的主角,懂得把問題外化、重寫敘事、設計英雄旅程,影響力與信任感都會大幅提升。

故事不是技巧的疊加,而是一種連結內在和外在、個人與群體、想像與現實的橋樑。只要你願意練習,每個人都能成為溝通影響力的故事導演,讓你的訊息真正「潛進」人心,帶來積極的改變與成長。

而說故事也是提升文字力的關鍵。

如果你想全面提升潛意識溝通的能力,從一對一的影響,到一對多的暗示,讓客戶自己說服自己,讓讀者自己引導自己,這裡可能有你需要的答案:涉及潛意識溝通的文字技術→《文字影響力》 

Elton
Elton

我是Elton,我做過業務、曾任行銷,現在從事培訓。我是一名文字力教練,創辦了《文字力學院》,期待透過各式分享,讓每個人用文字改寫自己的人生。我以文字力為主題,開設系列課程,並受邀講課。另有一對一教練培訓與線上顧問諮詢。2021年出版《鈔級文字》,本書榮登2021年博客來商業類前兩百大暢銷書。2024年出版《知識變現爆款文案》,上市首週榮登博客來新書暢銷七日榜第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