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獲得《啟動零成本!四步驟用文字力打造獲利引擎》電子書
& 每週一篇「文字力週報」&Elton不定時聊聊
獲得《啟動零成本!四步驟用文字力打造獲力引擎》電子書 & 每週一篇「文字力週報」&Elton不定時聊聊
文字力學院|法律顧問
潛意識溝通入門系統一與系統二

潛意識溝通入門:破解認知心理學的框架效應、認知失調、注意力偏誤

為什麼有些文字能直接影響我們的選擇?又為什麼有時候,看似理性的決策,其實都是潛意識早已「幫我們選好」?

這篇教學文章會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切入,解析「雙系統思考」的運作原理,帶你學會如何設計直達潛意識、強化文字影響力的溝通策略。

無論你是經營品牌、自媒體創作,還是撰寫課程文案,只要掌握這套心理邏輯,就能提升溝通說服力,把握影響他人選擇的主導權。

認知心理學與雙系統思考:潛意識溝通的科學基礎

你是否曾發現,日常許多決定,其實並不是深思熟慮後做出的,而是憑直覺、跟著感覺走?

認知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如何獲取、處理、儲存與運用資訊的心理學分支,涵蓋思考、記憶、知覺、語言與決策等心智歷程。它揭示了我們的行為背後,往往是自動化與意識之外的心理機制在運作。

本段將說明認知心理學的核心概念,介紹大腦中「系統一」與「系統二」這兩套思考引擎,並說明為什麼學習潛意識溝通,必須理解這個模型,才能真正切中人心。

系統一與系統二:快思慢想的心理機制

你以為人類的決策是靠理性推論?事實上,多數選擇都是由潛意識主導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快思慢想》一書中提出「雙系統思考」模型,將大腦運作分為兩個系統:

  • 系統一:快速、直覺、情緒化的運作模式。它根據經驗與感覺快速反應,例如你走進咖啡廳、第一眼就選好要喝的飲品;或是在社群上被一句吸睛標題吸引點擊。這些反應通常在意識之外完成。
  • 系統二:慢速、深思熟慮的理性系統。它處理複雜的問題與邏輯推理,例如撰寫課程內容、擬定策略、比較選項等,需要集中注意力與更多心智資源。

簡單來說,系統一就像自動駕駛模式,快速做出決策;系統二則像理性審查員,只有在系統一無法應對時才被啟動。

應用場景舉例:讓溝通貼近人性

  • 自由講師/課程教練:實體或線上課程中,與其一開始列出知識架構,不如透過暖身小故事切入主題,更容易讓學員打開心房,降低防衛。這正是借用系統一的「情緒入口」,讓人自然接受新觀念。
  • 內容行銷實例:一支講述AI工具的影片,若從故事或痛點切入(吸引系統一),再用數據與分析(引導系統二)深入說明功能與效益,會比單純講解產品更容易讓觀眾留下印象、進一步行動。

這些操作手法本質上,都是先激活系統一,再引導系統二,讓讀者或觀眾在無意識中產生接受與轉換的心理基礎。

“The main thesis is that of a dichotomy between two modes of thought: ‘System 1 is fast, instinctive and emotional; System 2 is slower, more deliberative, and more logical.’”— Thinking, Fast and Slow

三種心理偏誤,潛意識影響路徑:框架效應、認知失調、注意力偏誤

為什麼心理偏誤這麼容易影響選擇?除了雙系統模型,認知心理學還揭示了三種常見的心理偏誤,能有效影響我們的選擇與行動。本段將逐一說明「框架效應」「認知失調」「注意力偏誤」的概念與應用策略。

框架效應:轉個說法,結果大不同

所謂「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是指人們對同一資訊的反應,會受到說法方式影響。例如,與其說「這產品有8%脂肪」,說「含92%無脂肪」更容易讓人感覺健康。

這種語言包裝上的差異,會讓潛意識自動做出偏好的選擇。

應用情境:

  • 自媒體行銷:講座標題若寫成「教你避開內容創作的三大錯誤」,不如換成「幫你內容流量翻倍的三個重點」,後者激發正面想像,更能抓住系統一。
  • 身心靈工作坊:與其說「這次體驗錯過還有下次」,不如說「這場冥想共修機會難得,下一次時間未定」,藉此營造稀缺性與獨特性,讓報名意願提升。

認知失調:讓對方主動想改變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指的是行為與信念衝突時,會產生心理不協調感。這種不適感,會促使潛意識尋找理由來「修正」或「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應用策略就是——先讓讀者意識到「現況與理想有落差」,再提供一條具體且可行的改善路徑。

範例:

  • 課程文案:「你想穩定經營內容,但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是你不夠努力,只是缺少一套持續輸出的工具。」
  • 網路行銷:很多品牌在投入廣告預算時,可能會優先考量曝光數與點擊率,但更關鍵的是回到使用者本身——理解受眾的痛點與語境,才能設計出真正打動人心的內容。你想知道怎麼讓每一筆預算都更精準有效嗎?」

這不是責備,而是提供一面潛意識願意接受的鏡子,引導讀者產生「我想做些改變」的意願。

注意力偏誤:把關鍵資訊放在視線熱區

「注意力偏誤」(Attention Bias)指出:我們的注意力常被環境刺激或情緒牽動,導致只聚焦於特定訊息。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最有用的內容不一定最吸睛,反而是情緒張力或視覺元素強的內容,能最快吸引系統一注意。

操作建議:

  • 社群首圖設計:用真實人像、明亮色彩、情緒表情,再搭配一句具痛點的Slogan,如「你最近也覺得運勢卡關嗎?不妨試試這套開運占卜法」。
  • 品牌首頁文案:首頁第一屏放能立刻建立信任的見證或數據(如「超過5000位創作者都在用這方法」),而不是長篇自我介紹。

這些都是善用注意力偏誤,主動安排「潛意識最先看到」的位置,提升內容的記憶點與轉換率。

“A man with a conviction is a hard man to change. Tell him you disagree and he turns away. Show him facts or figures and he questions your sources. Appeal to logic and he fails to see your point.”— Leon Festinge《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結語:讓潛意識替你說服讀者

潛意識溝通的核心,不只是文字表面上的說服,更是背後結合心理機制、感知偏誤與決策架構的深層設計。透過「雙系統思考」模型,我們能理解人們如何在無意識中做出選擇;而「框架效應」「認知失調」「注意力偏誤」則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操作策略。

掌握這些心理槓桿,你就能讓文字成為驅動行動的隱性力量。讓潛意識成為你的說服幫手,讓每一句話,都有機會促成改變。

如果你想全面提升潛意識溝通的能力,從一對一的影響,到一對多的暗示,讓客戶自己說服自己,讓讀者自己引導自己,這裡可能有你需要的答案:涉及潛意識溝通的文字技術→《文字影響力》 

Elton
Elton

我是Elton,我做過業務、曾任行銷,現在從事培訓。我是一名文字力教練,創辦了《文字力學院》,期待透過各式分享,讓每個人用文字改寫自己的人生。我以文字力為主題,開設系列課程,並受邀講課。另有一對一教練培訓與線上顧問諮詢。2021年出版《鈔級文字》,本書榮登2021年博客來商業類前兩百大暢銷書。2024年出版《知識變現爆款文案》,上市首週榮登博客來新書暢銷七日榜第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