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獲得《啟動零成本!四步驟用文字力打造獲利引擎》電子書
& 每週一篇「文字力週報」&Elton不定時聊聊
獲得《啟動零成本!四步驟用文字力打造獲力引擎》電子書 & 每週一篇「文字力週報」&Elton不定時聊聊
文字力學院|法律顧問
四色外星人

文案技巧|FB/IG/LINE/Threads 文案風格該怎麼轉換?一次搞懂社群媒介語感差異

同一句話,發在 Facebook 是金句,放在 Threads 卻被說是雞湯?

現在創作者與創業者同時經營多個社交平台,但每個媒介的語感與使用習慣天差地遠,像是臉書能和好友取暖,在脆要接受陌生人爆擊。

如果不懂轉換文字風格,一篇好內容,也可能在錯的平台「失聲」。

加拿大傳播學者 McLuhan 曾說:『媒介就是訊息』。《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

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次學會如何因應社群平台特性,調整語氣與風格,無論你寫行銷文案,還是個人貼文,還是知識分享,都能讓文字,真正適配不同的平台,以達到有效的溝通目的。

本文適合對象:自媒體經營者、自由接案者、網路行銷人、創業新手、文案初學者。

一、平台語感速覽:像在哪裡說話,就怎麼說話

于為暢也在他的 Podcast 節目《暢學宇宙》提過以下概念:

不要想著『一魚多吃』,要思考『一魚多煮』。核心的食材(你的專業知識)不變,但在臉書這家餐廳,你做成紅燒;在 IG,你擺盤成精緻的生魚片;在 Threads,你可能就做成快速上桌的串燒。煮法(呈現方式)要跟著餐廳(平台)的調性走。

一樣的內容,在不同平台呈現,就會產生不同解讀與影響力。

這段就來分享 FB、IG、LINE、Threads 四個社群平台的特色:

Facebook:像在「露天咖啡廳」講故事

  • 平台特色:主要分享給熟人(好友/粉絲/追蹤者),但如果旁邊人覺得有趣(非粉絲),不但自己會湊過來聊(留言),還會叫人來聽(分享)
  • 語感特色:篇幅可長、可短,要有爆點、鋪陳、觀點、故事感
  • 常見形式:標題埋鉤子,首具放爆點,結尾放金句
  • 適合內容:故事分享、個人觀點、流行時事、知識百科

範例文案
寫日記十年,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會靠這個習慣找回自己。
我學到三件事,第一件就是:別把自己寫給遺忘的人看。


Instagram:像在「藝廊」說一句漂亮話

  • 平台特色:主要分享給熟人(好友/粉絲/追蹤者),如果能讓大家發表意見(留言),就可能有更多有興趣的人聽你說話(非追蹤者),有些喜歡你的人,還會把你說的話放進心裡(收藏)
  • 語感特色:有節奏、情緒濃,有點文青,篇幅兩千字內
  • 常見形式:搭配質感照片、精緻圖片、知識圖卡為貼文畫龍點睛
  • 適合內容:氛圍描述、情緒語錄、生活感受、知識摘要

範例文案
有些話,不一定要說出口,但一定要記下來。


LINE:像在「私人包廂」直奔主題的聊天

  • 平台特色:只分享給主動認識的人(好友),雖然像一對一對談(對話視窗),但不會閒聊太多,直奔主題(群發訊息)
  • 語感特色:簡短、直接、立即動作導向
  • 常見形式:一句話說明重點,搭配動作引導
  • 適合內容:提醒通知、活動消息、內容更新

範例文案
今天晚上七點,有新內容上線,別錯過。


Threads:像在「廣場」上拿大聲公說喜劇

  • 平台特色:只要一開口,就等於分享給所有人,毫無隱藏,不管你認不認識,如果你講得太正經,就沒人理你,但如果你說的話,能勾起大家的情緒,大家就會蜂擁而至發表自己的想法,共鳴、認同、安慰、反駁、嗆聲、歪樓(各種留言)
  • 語感特色:情緒、即興、口語、輕鬆、碎念
  • 常見形式:丟出觀察、對話語感、無需過度包裝
  • 適合內容:反常個人觀點、內心小劇場、知識碎片、廢文天堂

範例文案
坐在床上,才想到,乳液沒擦。
有時候,連照顧自己,都忘了。

社群文案要有獲得感:知識、娛樂、情緒

新媒體文案重視「獲得感」,要嘛獲得「知識」,要嘛獲得「娛樂」,最好,同時都有。還有,現在的社群用戶,越來越重視情緒刺激,所以文案的情緒目標,又顯得更重要了。

「知識、娛樂與情緒」這三點,正好就是爆文寫作的元素,因此,我們可以這麼理解:爆文寫作是具有文案概念的寫作模式。


二、同一段文案,怎麼轉出不同的社群語感?

根據不同的社交媒體屬性,調整用字遣詞,故事、觀點,行銷訊息不變,但微調適合的語感風格,寫出適合的社群文案。

社群文案字數與資訊密度:

  • 字數由長至短:FB>IG>LINE>脆
  • 資訊密度由大至小:FB>IG>LINE>脆

這段分享心情故事、導購貼文與知識內容的轉寫差異:

心情故事:需轉換語氣

以一則小故事為例:

原文: 今天在圖書館看見一個小男孩安靜看書,突然想起小時候也曾這樣坐著,一看就是一下午。

  • Facebook:完整故事
    今天在圖書館看見一個安靜看書的小男孩,讓我想起國小五年級的某一個午後,那時候我也這樣坐著看書,忘了時間,也忘了世界。
    有些片刻,是靜靜留在身體裡的記憶,偶爾經過別人身上,才會再次被叫醒。
  • Instagram:營造氛圍
    圖書館一隅。
    一個小男孩,看書看到忘我。
    我好像也曾是他。
  • LINE:簡單明確
    一看書,就過了一下午,這就是我小時候在圖書館的記憶。
  • Threads:輕鬆語氣
    圖書館看到一個小孩,看書超認真,瞬間被自己小時候的影子打到。

導購貼文:縮短字數就好

如果是導購貼文,而非分享心情故事,還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純粹縮短字數就好,尤其在 LINE 與脆上,資訊密度可以高,但字數一定要短。

知識內容:保留精華就好

如果是分享知識內容,在臉書發貼文,請重視邏輯、結構完整、表達清晰。

但在脆上面發串文,只需要保留觀點、知識點的精華,切忌不要鋪陳太多,更不要講一堆堆前提,單刀直入,把情緒這個調味料加暴。

🔗 延伸閱讀:情緒行銷|想賣得更好嗎?恐懼這個調味料你得加爆


三、常見錯誤提醒:寫錯平台,比沒寫還慘

以下分享四個社群平台的寫作錯誤:

  1. 在 IG 貼文寫太長,沒人想看完
  2. 在 Threads 太正經,以為在開會
  3. 在 FB 開頭沒標題,結尾沒金句,閱讀體驗下滑
  4. LINE 訊息太長,看不到重點

受眾不是不想看,而是讀起來不順、不熟、不像自己熟悉的朋友。


四、快速轉寫小公式(初學者好用)

以下是各個社群平台常見的寫作模式,你可以當作快速轉寫的參考:

  • Facebook:
    吸睛標題+鉤子開場+三大重點+金句收尾+行動呼籲
  • Instagram:
    吸睛開場+重點精華+話題標籤
  • LINE:
    關鍵訊息+一個重點+提醒時效
  • Threads:
    觀察/想法(越反常越好)+一個重點+生活語感結尾

即使你是剛開始經營的創作者,也能照這些簡單公式,也能同時經營多個自媒體,或者選一個你最適合、最喜歡的社群平台。

「Threads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更可以『做自己』的社群。在臉書上,我會考量到自己的專業形象,以及讀者們的期待,所以發文會比較謹慎。但在Threads上,我更可以隨心所欲地分享自己的生活、心情,甚至是廢文。」《為什麼我開始使用 Threads,並且認為它會是下一個重要的社群平台?》。李柏鋒

如果你想更了解如何針對不同的受眾寫文案,可參考以下這篇文章:

🔗 延伸閱讀:文案技巧|如何針對不同目標受眾,寫出多版本的分眾文案?關於 MAPS 法則


結語:懂語感轉換,才是真正的內容力

自媒體經營不只文案要寫得好,還要在對的地方,寫對的字。

別老是想著知識變現,別總是想著要用什麼廣告文案技巧。

每個社群平台就像不同的場域,擁有不同的目標受眾,說話方式自然要轉。

文案撰寫的核心不便,要說人話,但語感與表達形式,得跟平台與受眾對得上。

希望這篇能讓你下一篇發文時,知道該用什麼語氣、對誰說話,也讓你的好內容,更容易被看見與共鳴,做到一魚多煮。

即使你只在某個社交媒體上發文,你也更知道該怎麼寫,而不是把臉書那套,直接硬塞到脆上。

那絕對是一場災難。


如果你是文案新手,可參考鈔級文字這本書。

如果你想將自己的知識、經驗、技術變成課程,但不知道怎麼做,請閱讀知識變現爆款文案這本書。

如果你想讓客戶自己說服自己,用自己的想像洗腦自己,你需要了解涉及潛意識溝通的文字技術→文字影響力》 

如果你想從「寫出文案」到「文字變現」到「打造長期優勢的文字布局」,從靈感、行銷、文案、寫作到成交,全面升級所你需要的文字力,同時享受文字力學院的終身會員資格禮遇。 歡迎加入→終身學習方案


🔗 延伸閱讀:文案技巧|如何針對不同目標受眾,寫出多版本的分眾文案?

Elton
Elton

我是Elton,我做過業務、曾任行銷,現在從事培訓。我是一名文字力教練,創辦了《文字力學院》,期待透過各式分享,讓每個人用文字改寫自己的人生。我以文字力為主題,開設系列課程,並受邀講課。另有一對一教練培訓與線上顧問諮詢。2021年出版《鈔級文字》,本書榮登2021年博客來商業類前兩百大暢銷書。2024年出版《知識變現爆款文案》,上市首週榮登博客來新書暢銷七日榜第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