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 每週一篇「文字力週報」&Elton不定時聊聊
為什麼我們會受到群體影響,有時甚至不自覺跟著群眾行動?
這篇文章帶你從潛意識溝通的角度,拆解社會影響力與群體操控的本質、常見心理現象,以及在自媒體經營、品牌行銷、組織管理、個人成長上的實用技巧與警覺提醒。
社會影響力,指的是我們在群體環境中,因為他人的言語、行動、態度,進而改變自己想法或行為的心理過程。比起個人單打獨鬥,大多數人其實更容易在「大家都這麼做」時選擇跟風,好比一場下班後的聚餐,有人點了某道菜,其他人也會跟著點,這就是最基本的社會影響力現象。
再往深入一點看,社會影響力也包含了從眾(Conformity)、順從(Compliance)、服從(Obedience)、社會認同(Social Proof)等多種層次,每一種在職場、家庭、網路社群,甚至消費決策中都會出現。
“The mere presence of others can affect individual performance. “(「他人的存在可以影響個體的表現。」)—— David G. Myers, 《Social Psychology》(2012)
從眾(Conformity)是指個體因為想融入群體、避免被孤立,或相信群體比自己掌握更多資訊,而改變原本的想法或行為。就像在會議裡,明明有不同意見,卻選擇保持沉默,因為不想被貼上「唱反調」的標籤。或者走進餐廳,看見最多人排隊的那家,直覺就覺得一定比較好吃,這些都是從眾心理在作祟。
應用範例:
“Conformity is the tendency for an individual to align their attitudes, beliefs, and behaviors with those of the people around them.”(「從眾是指個體將自己的態度、信念和行為與周圍人的一致化的傾向。」)—— Solomon Asch, 《Opinions and Social Pressure》(1955)
順從(Compliance)是指面對來自他人的明確要求時,個體雖然不一定完全認同,卻為了避免衝突、想討好對方或追求和諧,而選擇照做;服從(Obedience)則是在權威或明確指令下,放下自我判斷,直接聽從指令。
應用範例: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proof states that we determine what is correct by finding out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is correct.”(「社會認同原則指出,我們通過了解其他人認為正確的事情來判斷什麼是正確的。」)—— Robert B Cialdini, 《Influence》
群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指的是在意見相似的群體互動中,個體的態度會隨著討論而變得更極端,這種現象在網路社群尤其明顯。像是粉絲團成員彼此強化立場,最終討論區的聲音只剩下「一面倒」;或者品牌社群只容許正向評價,任何質疑都被自動屏蔽或移除。
應用範例:
“When like-minded people get together, they often insulate themselves from dissenting views, and this lack of exposure to intellectual diversity is a breeding ground for more extreme attitudes.”(「當想法相似的人聚在一起時,他們往往會將自己與反對意見隔絕開來,而這種接觸不到多元思想的環境,正是滋生更極端態度的溫床。」)—— Jonathan Haidt, 《The Righteous Mind》
群體意見怎麼被少數人帶風向,甚至在網路或社會上形成壓倒性共識?本段解析輿論操作背後的潛意識心理與常見手法。
輿論操作,是指有意識地設計言論、製造熱門話題,透過網軍、名人、KOL、媒體或社群平台放大特定訊息,讓多數人「以為」這就是大眾共識。這種現象在現代網路社會極為普遍。就像一條留言串,有人刻意按讚特定留言或引導討論方向,短時間內就會帶動風向,讓原本的多元意見快速收斂成單一聲音。這種操作技巧常被用於品牌危機處理、政治議題炒作,甚至在小型社群、課程行銷裡也會出現。
好比投票活動中,早期票數領先的一方,後面會因為「社會認同」帶動更多人跟進;或品牌在推出新產品時,刻意曝光「搶購一空」「話題爆棚」等新聞,讓大眾產生從眾心態。
應用範例:
“The media’s the most powerful entity on earth. They have the power to make the innocent guilty and to make the guilty innocent…”(「媒體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實體,它可以讓無辜者被定罪,也可令有罪者無罪。」)—— Malcolm X, 《azquotes》
社會影響力讓我們在團隊、社群、品牌與個人成長路上不斷被塑造和影響。從眾心理讓我們渴望歸屬,順從與服從讓群體合作順暢,輿論操作則是現代網路時代的雙面刃——有力量也有風險。
作為內容創作者、自媒體經營者、品牌管理者或知識型工作者,關鍵不是迴避這些心理現象,而是清楚辨識其運作原理,懂得在善用影響力推動正向改變的同時,警覺過度操控與單一聲音的風險,持續為社群注入多元、健康、理性與尊重的氛圍。
如果你想全面提升潛意識溝通的能力,從一對一的影響,到一對多的暗示,讓客戶自己說服自己,讓讀者自己引導自己,這裡可能有你需要的答案:涉及潛意識溝通的文字技術→《文字影響力》